来源:《首席财务官》 2009年11月20日,厦门国际航空港迎来了年内的第1000万名旅客,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据悉,目前我国年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的机场共有13个,但厦门机场是其中惟一一个旅客吞吐量为城市常住人口4倍的机场。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在国内同业中是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完全靠企业自筹资金进行改扩建的机场公司。近年来,其集团化资金管控模式的成功在厦门企业中逐渐成为标杆,获得了厦门市国资委的高度认可。 在高崎国际机场附近的航空港总部大厦,记者采访了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下称“厦门航空港”)计划财务部副经理郑进女士。 主线清晰,多元扩展 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厦门市国资委直管10大国有企业集团之一,于1995年1月1日在原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基础上组建成立。现辖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龙岩冠豸山机场等三个机场,其下属的股份公司——厦门空港1996年登陆A股,是国内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挂牌上市的民用机场,以经营民用航空地面勤务、航空客货运代理、候机楼和货站运营等为主,兼营商贸、酒店、广告、投资等业务。集团秉承“主业做精,辅业做大”的战略,围绕机场客流、物流两大机场资源,不断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配置,相继发展了物流业、旅游业、酒店业等航空配套产业。位于文化艺术中心,正在兴建中的航空港大厦,即将成为集团公司未来总部所在地。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航空港在国内同业中是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完全靠企业自筹资金进行改扩建的机场公司。1993年在企业资产只有1亿多元的情况之下,自筹资金23亿元投资扩建高崎国际机场,为了筹融资,企业对外尝试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所有可能融资的渠道,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上市、国际贷款等。据郑进介绍,为了尽快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对内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了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的企业改革,加大了对非航空业的开发,短期内集团合并非航收入迅速达到总收入的50%以上,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今年,非航空业收入比例达到72%,在中国机场业,这种比重是非常高的。”郑进表示。据了解,业内非航空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的平均水平多为30%到40%。 郑进向记者强调,“厦门航空港在投资非航空业务时,不会做无产业关联的投资。”她谈到,机场最大的资源就在于客货流和土地,这就是其提出挖掘机场资源,发展非航空业务的原因。拓展非航空业务已经成为行业趋势。机场里拥有大量的商旅客人和消费者,他们在机场里都有购物、餐饮、商务、休闲等需求。而且机场还拥有大量的高附加值货物,企业在机场附近有进行货物处理、加工的需求。另外,飞机的起降还带来了飞机维修、航空配餐等需求。“我们对投资是非常谨慎的,虽然有些行业吸引力很大,比如房地产业和进出口业,但我们没有相应的经营人才,所以一直没有进入。我们觉得和机场有关联的产业是酒店业。”郑进继续介绍,目前集团公司名下有厦门国际航空港花园酒店、厦门佰翔软件园酒店、厦门佰翔汇鑫酒店、龙岩佰翔冠豸山酒店、晋江佰翔华美酒店、福州佰翔海滨酒店等。 资金管理模式升级 2009年厦门航空港集团总资产65亿元,营业收入25亿元,2010年的营收目标是30亿元?35亿元。集团报表合并分支机构已达34家企业,因而也迫切需要稳定、高效的资金系统管理平台和资金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至今已在厦门航空港履职13年的郑进,参与并见证了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不断升级。 据郑进介绍,为了规范资金管理,集团成立了财务结算中心,较大程度地限制了下属公司多头开户,杜绝了资金账外循环等弊端,对资金流动实施了有效监控,为各子公司设置了内部虚拟账户,进行账户统一管理、资金统一调配,对外采取统收统支模式。由于业务扩张和税金扣缴等实际需要,原结算中心资金管理模式也由最初的统收统支,逐步演变为统收统支和统收分支混合模式,部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采用收支两条线模式,但仍然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 首先在原有模式下,资金的收付转均需委托结算中心进行,聚集了大量日常操作性结算工作,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资金预算;其次,集团成员单位也越来越迫切需要对外保持完整企业形象,例如税款等行政费用扣款要求使用独立账号,当时部分成员单位保留一个外部支出账户,用来准备代扣代缴的水电费、税收和日常备用金开支,另外需要保留一个外部收入账户,用于收取业务收入,同时与银行签订定额上划协议,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银行账户以及集团现金池之外的现金存量;其三,集团经营活动如果过多依赖于一两个集中账户来进行收付业务,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集团资金主账户的连带风险;其四,集团资金审批权限制度执行完全依赖于人工审核签字程序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为风险。 2008年集团董事长王倜傥在资金系统启动大会上明确:集团架构大变化促使集团公司回归到投资中心的角色,需要进一步提升各个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运营的架构,实施有效的授权,更要有有效的监控;虽然当时集团进入资产负债率最低时期,但从2008年起,集团重大建设项目陆续上马,需要大幅度提升集团筹资和投资能力;当年完成了空港股份公司的业务重组,上市公司业务量和资金量大幅度上升,要运用好两个资金管理体系,不能让管理脱节。郑进谈到,这三个方面的背景,决定了集团必须加快实施安全可靠的资金管理系统和银企互联系统,实现快速支付和资金的实时归集,在规定范围内自由调度集团资金,放权下属公司总经理审批资金支出的同时,集团决策层也能够及时监控到每一笔资金的流动情况,实现资金的“玻璃屋”动态监控,有效地提高了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借贷的信誉度。同时借助信息平台在集团内部逐步实现统一财务预算、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的“三算合一”内控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为了继续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努力实现资金均衡、流动资金有效控制目标,在原有资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进,新资金管理模式借助于较为成熟的用友资金管理产品和银企互联技术,这种模式充分利用银行的企业账户管理功能,弱化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的结算职能,加强集团作为资金融资中心和调剂中心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 “简化管理” 在谈到集团与旗下34家控股公司进行合理资金调配和财务效益衡量上的经验时,郑进坦言,“每个人对改变都有本能的抗拒,包括其工作习惯也会进行调整;每个法人单位也对自己的经济利益相当重视。资金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干预了他们的资金使用灵活性。但是资金集中管理带来的长期效益足以覆盖短期转型的阵痛。”郑进举例,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加强了资金计划管理,规范了集团总部及各子公司的支付习惯,也减轻了总部的融资压力,降低了财务费用和支付风险。把授信管理和信贷管理结合在一起,优势集中,提高和银行的议价能力,集团综合性授信额度提升,保证了集团内信贷业务的良性态势。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会给集团比较优厚的收益率,高于下属公司单独去跟银行谈的收益率。此外,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和配套资金管理制度,还实现了检查及时入账、如实入账的管理功能,并为资金管理报表提供了详尽的基础数据,为进一步优化集团债务期限结构的融资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降低了集团的资本成本。 “责任与权力是相当的,集中管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简化问题。”郑进这样描述资金集中管理带来的益处。实际上,随着资金系统上线,集团实现了网络化异地结算,提高了经济数据支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促使财务人员从原有的账务核算型向更高级的综合管理分析型转变,为公司经营层提供了更有力的财务支持和专业咨询。“集团资金系统的上线和推广,实现了企业资金整体一体化管理,做到事前资金计划,事中时时控制和事后资金分析,全面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此外,董事长王倜傥对财务非常重视,每个集团的财务主管人员他都亲自面试,集团统招后派驻到各个分子公司。在整个资金管理系统升级的过程中,用友软件的实施顾问陈智东这样评价:“在我实施的这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