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25日,“翔业爱心基金会”举办了“龙岩乡村教师公益培训”,来自龙岩乡村地区的百名小学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期间,长期关注乡村教育的福建日报记者徐占升也走进翔业爱心基金会的公益课堂,记录乡村教师培训过程的点滴并引发思考。近日,结合“翔业爱心基金会”对乡村教师的关注和乡村教师的现状,福建日报于10月16日第9版“视点”整版予以报道关注。详情如下: 
怎样才能留住你,乡村教师? 为留住教师乡村校长当 “红娘 ” 托亲戚找朋友,陈文波这位漳平市溪南镇中心小学校长,一年来为学校去年新来的女老师小陈介绍了几个条件不错的对象,但小陈老师都没相中,这让陈文波很无奈。 近几年,学校每年只能分配来一名教师,陈文波对她们格外珍视。 “我一直都觉得手下的兵不够用。”陈文波说,为了满足数学、语文教学需要,他不得不让原本分来教科学、美术的老师也去教数学、语文。小陈老师本来是以美术老师的身份招进来的,但现在她也是一年级的语文老师。 陈文波希望帮小陈老师早日解决婚恋问题,好让她安心留下来。“在咱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工作的,如果能嫁个公务员,或者国企的,应该很不错吧?但她就是不要见面。”陈文波摇头说。 在小陈老师之前,陈文波已经通过这个办法成功留住了几个女老师。“现在,我们的乡村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年纪在50岁左右,接下来的几年,会有一大批教师要退休,总得安排好接班的人啊。”陈文波说。 记者从漳平市教育局了解到,陈文波所感受到的人手不够用和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漳平市已是普遍现象,是乡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漳平市教育局人事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有小学教师1363人,虽超过规定的编制数1233人,但仍显得不够用。 “这主要是结构上的不合理。”漳平市教育局人事股股长陈龙江说,之前高峰期时,漳平全市有4万多名小学生,现在只剩下1.5万多名,那时的教师都还在岗位上,从师生比率来看是超编。但实际上,漳平教学点很分散,全市59所初小只有844名学生,平均下来一个班14人,可一个班就算只几个孩子也得分配一个老师,这样的配比远远超过了现行规定的农村小学1∶23的师生比。 溪南镇下林村下林初小负责人吴春玉从教18年,刚毕业时被分配在溪南镇中心小学任教,后来先后调到小潭村、长荣村、吾老村等地的小学,2007年被调到下林小学。“今年这个教学点人多了,需要老师多,就要派老师去,过几年,学生人数少了,教师就要调走。”吴春玉说。 47岁的陈金鸿曾在溪南镇前坪村前坪小学担任校长多年,当时学校有100多名学生,但后来不断减少,到2010年时学校只剩下一个学生,后来这名学生也转学了,陈金鸿就被调到下林小学。 年龄方面,目前漳平全部1363名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2岁。陈龙江说:“这个年纪看起来不大,实际上是近两年招的毕业生把平均年龄拉低的,教师队伍存在年龄断层,其中绝大部分是50岁到55岁,老龄化已经很严重了。” 为此,教育部门出台规定,教龄达到30年可申请提前退休,这是要动员老教师逐步退出,空出编制用于招聘年轻教师。 陈龙江解释说,医生越老,把脉越准,但小学老师上了年纪,就不如年轻人受欢迎了。“虽然在教学上经验更丰富,但小学老师是‘万金油’,不仅要教数学语文,还要带着学生唱歌跳舞,做体育活动,这时候老教师会力不从心”。 而且,如果哪一年大量教师退休,造成青黄不接,一时难以招聘到足够的教师来接替,师资方面的压力就更大了。 此外,漳平市在招聘乡村教师的渠道上,除了常规的统招,还进行了其他的探索。 2008年开始,漳平市教育局开始和龙岩学院合作,委托龙岩学院代为培养小学教师。“每年从初中毕业生招10名愿意从事乡村小学教育工作的,送到龙岩学院去读书,5年后毕业再回来工作”。 对于应聘到在边远山区的小学教师,教育部门每月会发给100元补贴,今年这一标准将提高到300元。但即使举措不少,很多乡村学校还是缺老师。 乡村教师渴望提升自己 可成为名师困难重重 虽然漳平市教育部门在应对教师队伍老龄化和结构性缺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控制优秀人才外流方面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