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第一份全国性、综合性公益类报纸《公益时报》将翔业爱心基金会作为区域非公募基金发展典型案例,予以1/3版图文报道。《公益时报》是国内公益事业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目前在全国一半以上省市同步印刷,期均发行量30余万份,并直送中南海。其发行网络覆盖全国民政系统、国务院及中直机关、知名企业、民间组织及公益机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全国彩票发行管理机构等。

报道详文节选如下,更多信息可至新闻链接查阅:http://www.gongyishibao.com/newdzb/html/2013-10/15/content_7435.htm?div=-1 厦门 社会组织在服务中发展 “我们目前正在对后期将资助建设爱心图书室的30所学校进行名单确认和审核,预计11月完成计划任务。”厦门市翔业爱心基金会负责项目运作的小韩在 电话里对《公益时报》记者确认道。 小韩提到的计划全名“起跑线计划”,于2013年4月正式开始实施。该计划预计在五年内,为福建省300所学校建设300间“翔业爱心图书室”。今年计划 向100所学校捐赠图书室,首批已确认70所,提供各类书籍超过10万册。 作为福建省首个在市级民政部门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短短半年时间,就将项目落实到位,该基金的顺畅运作,得益于福建省在厦门市推进的社会组织 管理体制改革。 1.基金会市级登记的探索 据厦门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石好荣介绍,早在2012年下半年厦门市民政部门就获得了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权限。 福建省下放基金会审批权限的这一动作是建立在国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之下的。 2012年3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会议要求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落实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 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为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落实会议有关精神,福建省民政厅决定改变基金会由民政部或省级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现 状,下放审批权。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成为唯一的试点地区。 厦门市翔业爱心基金会恰好赶上了这一试点的契机。 “翔业最开始是向省里申请注册的。”小韩介绍说,“省民政厅下放登记权限后告知了我们,我们就在市里申请登记注册了。” 至于为什么由省里改成市里,小韩说:“我们的主要工作区域在厦门,在市里登记注册,包括以后的日常管理都比较方便,不用往福州跑了。” 接到拟申请成立厦门市翔业爱心基金会的相关报告后,厦门市民政局对基金会名称、设立申请、法人登记申请、章程、场所等进行了认真的审查,“我 们是严格按照基金会登记的相关法规执行的。”石好荣说。 “市里对我们比较支持,整个过程也比较快,我们最终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小韩表示。 厦门市翔业爱心基金会成为厦门市首家由市级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非公募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