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厦门货站“圆周率”无限精准
发布时间:2013-07-23
 

——小记《降低国内出港货邮交接数据差错率》QC活动

■厦门货站  黄敏

   众所周知,机场的一线安全、服务保障需要由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服务“链条”上各个环节的衔接至关重要。获得集团今年QC成果发布一等奖的厦门货站“圆周率”QC小组着眼于货站与元翔地勤工作衔接缝隙容易出错之处进行QC攻关,不仅降低了国内出港货邮交接数据差错率,还提升了保障效率,受到广泛的好评。

挖掘要因   交接数据差错不断增多

   2010年以来,厦门货站国内出港货邮量不断增长,国内航班架次持续攀升,原有设施设备、岗位分工、培训绩效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2012年上半年,这种挑战达到了顶峰,不仅内部工作时效降低,而且造成下一环节——元翔地勤配载及装卸时效降低,并造成机坪运行安全隐患、飞行安全隐患及航班服务隐患的增加。因此,降低国内出港货邮交接数据差错率迫在眉睫。

   造成国内出港货邮交接数据差错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降低差错率,成为“圆周率”QC小组2012年下半年的攻关重点难点,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应用QC工具,朝降低国内出港货邮交接数据差错率这个目标一步步迈进。

制定计划  PDCA不断循环

   “圆周率”QC小组通过对2012年上半年内国内出港货邮交接数据差错率以及差错类别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指示牌信息差错是造成国内出港货邮交接数据差错的关键症结。针对这一症结,QC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分析出造成指示牌信息差错率高的三个要因:培训形式单一、件数清点方式不合理、岗位分工不合理。针对要因小组成员多次开展会议,层层剖析。

   在“培训形式单一”方面,小组成员通过收集员工对培训的意见及建议,分析可行性,首先将岗位作业指导书可视化,让受训者快速掌握知识点;其次召开定期案例分析研讨会及业务学习,通过实际工作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提高员工敏感度及警惕性,及时学习行业、航空公司等业务更新,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水平;最后建立差错测试机制,通过试错机制,有效提高员工对岗位关键点掌握程度及敏感度。实施对策后,有效提高了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针对“件数清点方式不合理”这一要因,小组组织头脑风暴,先后提出用电脑自带计算器累加及手持便携式计算器的方式进行件数清点,但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现场测试发现,无法满足计量岗位作业要求,在其后的一次交流中,有位同事无意提起空姐清点上机人数的事情,令小组成员灵光一闪,于是,计数器出现了,通过现场测试,该辅助工具能有效解决件数清点难题。

   最后在“岗位分工不合理”方面,小组成员发现,各个岗位进行数据制作过程中,均相对独立地对数据进行复核,且存在复核不到位的现象,但对国内出港货邮交接数据而言复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小组成员通过厘清各岗位复核程序,强化复称岗位复核职责,调整复核岗位人员结构,大大提升数据复核时效。

   一系列措施实施后,小组成员持续跟踪测验,进行PDCA循环,优化巩固措施,国内出港货邮交接数据差错率由活动前的1.1%降低至活动后的0.7%,圆满完成0.8%的目标值,在巩固期差错率更是降低至0.6%

发布形式  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厦门国际航空港空运货站“圆周率”QC小组自2010年成立以来不断成长,当年获集团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