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用创新诠释“小团队 大作为”
发布时间:2013-11-19
 

本报记者朱亚琴通讯员袁建英

【团队名片】

   元翔龙岩机场有这样一支队伍,19名成员,平均年纪30岁,持有专业执照31本;它不同于其他机场的运行指挥中心,不仅肩负着龙岩机场空中交通管制、机场应急救援指挥等工作,还承担起了机场地面设备的保障;它守护着龙岩机场每天航班运行的安全防线,采用气象预报服务系统、改变气象观测自动站位置等提高安全准确度,获得华东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它发挥专业优势挖掘团队潜力,积极拓展业务,为公司每年增收效益30余万元;它通过资源整合,努力打造一支集空管、气象、技术保障于一身的精简团队,在技术设备、业务拓展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走在了前列,很好地诠释了“小团队”发挥着“大作为”。它就是元翔龙岩机场航管中心。

改良设备技术

实现数据零误差

   “连城机场虽然小,但是气象标准非常符合局方标准,比有些大机场做得还要好!”2012年底,福建省监管局张勇调研员对连城气象观测场进行符合性检查时评价道。

   气象数据作为机组判断起飞方向的关键因素,其准确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之前,由于气象数据观测场设在航站楼附近,受建筑物的影响,所测得风速、风向等数据与跑道终端收集的数据不符,气象观测场“形同虚设”。

   20124月,作为安全审计整改项目之一,气象观测场搬迁事宜启动。气象台积极联系局方、友邻机场、地方气象台、驻场空军气象台等多个部门,学习观测场建设、搬迁方案与经验,并根据局方新规定积极改变思路、制定观测场建设计划。通过6个月的努力,2013年初新气象观测场正式投入使用,测量数据与跑道收集数据基本符合,正确率提升了15%,飞行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除了气象观测场的“搬家”,航管中心在提升安全精准率方面加快步伐。了解到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可以检测所发报文,航管中心立即联系局方取得登录密码,代替老式的蓝波终端系统,使得报文收发情况了如指掌;其次直接登陆局方气象服务平台调取资料,取消了通过拔号上网向厦门机场气象台索取气象飞行文件的“土”方法,不仅节约了每天十几分钟的长途话费,效率也大大提高。

挖掘团队潜力

与客户共赢

   立足本职工作,挖掘新业务增长点,龙岩航管中心凭着独一无二的专业优势以及积极开拓的精神,在承接通航业务以及设备维护代理等方面积极创收,仅2013年就为公司创收30万元。

   “多亏了航管中心的弟兄们,不然我们要赔惨了。我们的物探工作对天气要求很高,今年连城雨季时间又特别长,所以只要是晴天就不能放过飞行的机会,连中秋节都不休息。”中飞通用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中飞)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2012年底,中飞正式在连城开展物探工作,航管中心毫不犹豫接下此项业务。

   “可困难远比想象的多,中秋节那段时间,碰上了本场军用飞机高峰期,再加上客机保障,中飞可以飞的机会很少。了解到他们每天的飞行成本之后,我们调动各方资源,与厦门区调、部队塔台、漳州指挥所等积极协调,一有空隙就安排他们飞。只要他们多飞一会,我们也感到很欣慰。”航管中心经理吴叶隆这样介绍。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实时把客户利益摆在首位,中飞与航管中心实现了双赢。

   此外,技术保障室发挥专业优势与民航厦门空管站签订《连城VHF遥控站代维协议》,为公司增加收入15万元;高效完成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工作,包含全向信标/测距机、仪表着陆系统/测距机两套设备的定期飞行校验仅用了8小时35分钟,比机组预计的时间少了近4小时,节约费用近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